威海职业学院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
校园坐落在双岛湾之滨,占地3048亩,集数字化、园林化、生态化于一体,是全国高校中唯一拥有大海水系的校园。
学院面向全国20个省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6000多人,设有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船舶工程系等14个系部,开设了经工程技术类为主体的62个专业,建设了8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4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1名国家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中国技工院校优秀教师,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9项。院长为“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
建有10个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1所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区域性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连续多年在各类国家级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9.5%。
|
国内一流办学水平 |
威海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 |

|
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首批“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政府“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校园文明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外派劳务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 |
专业特色 |
学院经教育部备案目前开设专业有62个。按照“适应市场、动态调整、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以及威海地区“三大基地”和“五大产业群”建设的需要,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类专业群为龙头,以船舶制造、电子信息、旅游管理等面向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群为骨干,协调发展相关专业群的专业格局。
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工业设计。 |
信息工程系: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物联网应用技术、新能源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暂停招生)。 |
船舶工程系:船舶工程技术、船机制造与维修、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游艇设计与制造、船舶舾装(暂停招生)。 |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餐饮管理与服务、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高尔夫服务与管理、文秘、酒店管理。 |
工业技术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艺术设计系: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技术、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暂停招生)。 |
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会计与统计核算、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 |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生化制药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应用化工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工业分析与检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 |
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 |
应用外语系:应用韩语、商务英语、商务日语、汉语(暂停招生)。 |
办学理念 |
学院不断更新教育办学理念,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积极推进和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以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为主体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带动了课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改革,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
人才培养模式 |
我院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导”,依托企业设专业,依靠企业建专业,以企业为主评专业,寻求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已成为学院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驱动力。按照“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选择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训条件、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共同组织教学实施、共同评价教学结果”的“六个共同”要求,将产业要素、企业要素和职业要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
毕业生就业 |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9%以上,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先后在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和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以学校推荐为主,就业区域遍及北京、上海、济南等大城市和山东省内地级城市,每年约有6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威海就业,60%以上的毕业生起薪在2000元/月以上。 |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
以社团、技能大赛、学生汇演等活动为抓手,将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企业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学风建设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提升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迁徙能力和创新能力。 |